第一百零九章 论断2(2/2)
作者:和晨
    对于潘相的说法,陈擎很不赞同!道理很简单,苍蝇叮不透没缝的鸡蛋!霍州没有藏污纳垢的条件,陈康会安然自处隐身其中?很明显,人为的有人对他提供了帮助,至于是谁?脑子一掠而过就能猜想得到。

    其余官员呢?没有觉察到,陈擎定然不会相信,都有将眼睛瞪到头顶上审时度势的本事,就这点内幕,就这点猫腻,不肯宣之于口罢了,或是裙带关系,或是一丘之貉,官员们彼此讳莫如深,他一国之君能够设想到。

    与叛逆为伍,侧面助长了陈康的气焰,令朝廷的威严扫地,都无法让陈擎容忍。

    伸手拿着朝廷俸禄,却与朝廷意愿背道而驰,是祸国!是忤逆!

    想着,陈擎有些难以自抑心中的愤怒,将剑眉高高挑起,道:“窦波敢于同朝廷排去的人手为敌,必然敢于同叛逆陈康携手为祸朝廷,不将他绳之于法,难消朕的心头之恨,高官厚禄竟然是养了一只白眼狼,若不惩戒,朝廷的威严何在?若不诛杀此贼,纷纷效法,大安泰岂有宁日?”

    如萱公主有些听明白了,心想,这只是一个方向问题罢了,何须搞的如此煞有其事?

    “老臣觉得,一棍子将霍州官场系数打死,有欠公允,毕竟有些官员思虑不到深处,或许是想要得到深层次消息都有恐不及……”

    “朕……也曾想过。”说着,陈擎轻轻叹了口气,又道:“旦凡随波逐流之辈,也真是让朕伤透了脑筋!思虑不透彻,远远观望也就罢了,推波助澜将事情搞的不可收拾又是哪般?”

    “这……”

    张口结舌的潘相,一时语塞。没法说,说深了有偏袒之意,说浅了显得胡搅蛮缠,也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就像多年前整治京都朝堂一样,站错队伍之人一律按倒霉处理,宁肯错杀一千绝不姑息养奸!

    太子,此时隐隐有些着急,都说年老昏庸,说了大半天愣是没能说到点子上,很恨地看向“领悟到真谛”颔首不已的潘相爷,轻轻咳嗽了一声望向书案后的陈擎,“儿臣斗胆请父皇解惑。”

    “嗯!”

    得到应允,太子缓缓道:“听说,刘祚晨在霍州督办运河堤坝休整,成效显著进度更是迅速,卷入霍州军营一事,或许另有隐情也未可知,又听说,吾皇弟与他剑拔弩张……,很是费解。”

    明显能够听得出来,太子有话未能尽兴,或许是惧其皇威不敢坦言,也或许是担心自己受到无端猜忌。

    细想也就是,朝堂之上对于刘尚武父子也是讳莫如深,就像皇上陈擎尴尬的那样,以往对这爷俩多有褒奖,这时反目说人家的坏处,是先前用人不查还是早有异心?这,深说起来,可是皇上的错处,臣子们哪里敢于非议!

    再有,刘尚武治理边关,真是兢兢业业!粮草,从未开口向朝廷额外索取,军饷发放到什么程度虽然无从得知,想必也是好不到哪里去。都是出门在外的汉子,吃饭穿衣加上饷银,哪个不看得较为重视?愣是不同于其他边关一样经常启奏皇上诉苦,众位官员知道刘尚武所作所为确实为皇上分解了很大的忧烦。

    即便是这样,还是被人查出他刘尚武竟然包藏祸心,很多官员不禁的踌躇疑惑,有猫腻还是真有其事?

    想不明白看不真切,自然嘴巴就得闭紧,祸从口出可是有很多前车之鉴。

    不错!就是很多!太子也是这般认为着,小心地观察着皇上阴沉不定的脸色。

    避开爱女如萱公主,未曾想到竟然又被儿子重新提及此事,令陈擎很是怀疑是否这姐弟俩一前一后就是商议好了。这话题,过早表漏心态,他自知对于大安泰的边关防护有百害而无一利,就刘家另两位将军就让他很是犯难。

    一朝共同反了他陈擎的朝廷,并非不可能。

    想着,看了一眼端坐在不远处的爱女,终是说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说,或许你们能够理解父皇的苦衷……,大安泰的将来属于……你们年轻一代毋庸置疑,父皇我有理由为你们守护好这一片来之不易的大好江山,对和错,那是你们后辈来评说之事,父皇我应该去守护应该去……摒除异己。”

    听话听声儿,听曲听音儿。

    太子不去理会守护以及摒除异己,他注意到“年轻一代”的说法,如萱公主一介女流没有争夺皇权的先河,自然排除。可是自己堂堂太子身份,不是应该就是继承皇权的唯一人选?如何,此时又有了“年轻一代”的说法,不由得,很是失落,难怪有人为自己提醒,陈胜此次被父皇调回京都城恐有意外。

    不禁的,为刘祚晨和刘尚武不值。

    杀心已起,功劳全都付诸流水了,一切都将成为过往。

    更为自己不值,动了不小的心思将老三踩到了脚下,要知是如今父皇竟然又有变化,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