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酒神 (辰)(1/1)
作者:梅村
    一进张书记办公室的门,大江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这个会并不是简单的案情通报会,办公室里只有四个人,除了张书记和老罗外,另一个高高大大,面色有些苍白的警官,大江见过两次,是市局技术处的处长,好象姓马。但办公室沙上坐着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戴了幅黑色的宽边眼镜,面无表情,眼睛正瞟向窗外,似乎正思考着什么,这人大江不认识。

    大江心里不禁有点惴惴不安,他看到自己给张书记的简报,被复印了几份,显然自己来之前,办公室里的几个人都仔细看过,从烟灰缸里堆满的烟蒂看,他们还做过详细的讨论。难道是案子又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还是自己最近这种过于看重市井传闻的调查,引起了大家的非议?

    张书记把大江和老薛给办公室里的客人介绍了一下,大江才知道自己不认识的那个黑框眼镜,竟然是中科院的人类学,遗传学家,韩启明教授。怎么这案子还和中科院扯上了关系?大江心里更加疑惑。

    张书记对大江和老薛诧异的表情看在了眼里,微微一笑,说道:“大江,大薛,这案子你们查的不错,有思路,有角度,有执行力。市局对案子很重视,昨天决定把这案子的保密级别提到最高级。”

    听到张书记的赞扬,大江心里这才踏实下来,可一个新的疑问困扰着他,这案子为什么会提到最高的保密级别?据大江所知,这几年来,市局能列为保密a级的案子屈指可数,他们宣武分局是从来没有过,更不要说最高的保密T级了。可这啤酒厂的沉尸案怎么看也和国家安全,技术秘密挂不上关系啊?

    “老罗,你是验尸官,你来解释一下这具尸体为什么成了最高机密。”张书记点头示意了一下老罗。

    老罗抬起头,冲大江笑了笑,说道:“大江,这具尸体太不一般了,我干了几十年法医,见的尸体少说也有几千具,但这一具最奇特。拿中科院韩教授的话,这是一具足以改写人类进化史的尸体。”

    “还记得最初我的报告结论吗?最初我现尸体的肋骨和脊柱分离,当时我认为是外力撞击造成的,比如,将尸体塞进酿酒罐时,敲断了肋骨。但仔细观察,尸体肋骨上有破损的痕迹,但是陈旧性的,从钙化的情况看,至少有二十多年以上的时间,并不是进入罐体时形成的。”

    “也就是说,这具尸体死亡前,就具备一种进入狭小空间的特殊能力,死者可以通过改变肋骨的结构位置,缩小胸腔的尺寸。当然,我当时并不相信这个推论,只认为是死者以前肋骨折断,没有及时救治而产生的陈旧性创伤。可后来,我现死者的盆骨,肘关节,膝关节都有类似的构造,这就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

    老实讲老罗的话大江只听明白了一小半,但他明白老罗的结论是整个案子的关键,所以不禁脱口问了一句:“老罗,这些伤意味着什么呢?”

    老罗朝大江笑了笑,“如果站在我的角度,那么只能说死者曾经经历过非人的痛苦,在加上先天的骨质软化,因严重的外伤而形成了有别常人的身体结构。这种身体结构决定死者并不是死于他杀,而是死于意外,当然,这具尸体对韩启明教授是另外的一层意义。”老罗说完,把目光转向了韩启明。

    韩启明的眼眶有点黑,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看来也是熬过了通宵。“老罗同志的这一次验尸,也许会改写生物进化历史的很多定义。进化论一直认为物种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所谓的适者生存,但这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物种需要几十上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在身体结构上完成适应性的变化。”

    “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掘物显示,很多古生物可以在很短的周期内完成对环境的变化,如同基因突变一般。当然,这样的突变只是相对于地球的年龄而言,对物种,它也还是需要几代十几代生命不断地进化来实现,这也是我们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但是,这一切将被这具尸体所改写。死者的身体与正常人生了很大的变化。毛浓密,原本没有毛的部分,也覆盖着大约五公分至七公分的体毛,体毛的直径是正常人的两到三倍,当然这个情况类似的案例比较多,我们称之为多症,是一种返祖现象。但死者的毛油性很大,但毛囊却很浅,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就会慢慢脱落,这是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

    “怎么说呢?在我看来,这应该不是6生哺乳动物的特点,毛囊浅是为了适应温度变化的需要,是脱毛的需要,所以,那尸体的毛,秋天时长得很快,而到了春天开始脱落。这个现象与人的表皮汗腺,在夏天排汗降低体温有关。但正是因为汗腺的存在,人类在十几万年前就慢慢褪掉了体毛。”韩教授的话前后有点不太连贯,似乎是边说边组织着思维。他看到大江和老薛不明所以的表情,歉意地挠了挠头。

    “抱歉,太离奇的东西,哪怕是你讲述一遍,也会觉得不科学,不严谨,总想从中找到些漏洞来。简而言之,这具尸体有每年换毛的特征,但你又无法把他归入任何一类动物。我们从没在文献中现有这样的记载。当然,这还不是最让我不解的地方,他的骨骼结构更让人惊讶。”

    “我最初看到老罗的验尸报告,完全不能相信这是事实。不光是人类,就是我们已知的生物里,也没有一种能够通过改变骨骼的连接方式,改变身体形态的。骨骼本身就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和软组织的,一般来说,骨骼的错位,直接会造成部分身体活动能力的丧失和内脏的损伤。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生物体主动改变骨骼位置的可能性。”

    “韩教授,巴西和印度似乎有一种柔术,就是通过后天的锻炼,使身体更柔软,做出常人无法完成的动作。”大江对老罗验尸的结论一直有所怀疑,根本还是在这一点上,也就希望能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现象也许只是个巧合。

    韩教授摇了摇头。“柔术其实和我们古代的缩骨术差不多,更多的是使人的关节处于脱臼的状态,同时,用意志战胜疼痛感,而最终让身体完成一些常人无法完成的动作。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让肋骨从脊椎上脱离开,还能运动自如,然后再自己恢复回去。而且不光是肋骨,尸体的肩胛骨,锁骨,盆骨都有这样的特点。这就不是外伤所造成的偶然现象。”

    “如果要对这个现象做个合理的解释,我觉得只能是因为恶劣环境的影响。比如这个生物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经常要进出正常身体无法进入的洞穴等等。我和老罗对这具尸体的骨骼进行了化验,它的骨密度只有正常人的4o%,而且皮肤、毛里钾、铅、硫等微量元素又是正常人的五倍,骨骼严重软化,这也许是它特异骨骼结构产生的原因。”

    大江注意到,韩教授说起这尸体时,已经用“这个生物”代替了“死者”,看来,在韩教授的潜意识里,已经把尸体划为了未知生物,而不再是人了。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骨骼结构和机能在我们已知的生物中从未出现过,如果真的是环境原因促使这些机能的出现,那就是进化论的奇迹了,身体结构的突变在一代生命体中完成,匪夷所思啊,当然除非我们能够找到这种地下生物的种群,找到它们不断进化的体质证据。”韩教授摊了摊手,合上了面前的笔记本。

    “韩教授,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您恐怕找不到种群了,这具尸体我认为就是一个人,一个曾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正常人。”大江在一边不禁脱口而出。

    “大江,你们今天的调查又有新进展?”张书记听了大江的话,把刚刚拿起准备点上的香烟重新放下。

    “是的,张书记,虽然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我们应该能大致还原这个案子了。”大江便把今天在四友居和李老爷子的交流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当然,大江也判断,李老爷子与死者应该是熟识的,而且死者很有可能就是汽车三厂的老职工。

    (兔丝无根而生,蛇无足而行,鱼无耳而听,蝉无口而鸣。有然之者也。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纣醢梅伯,文王与诸侯构之;桀辜谏者,汤使人哭之。狂马不触木,猘狗不自投于河,虽聋虫而不自陷,又况人乎!爱熊而食之盐,爱獭而饮之酒,虽欲养之,非其道。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管子以小辱成大荣,苏秦以百诞成一诚。质的张而弓矢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形势所致者也。--《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