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秉烛夜谈(2/2)
作者:烟火忆安
    “我安定皇甫一族世代将门,累世两千石。泽从祖父官至大司农,某父年未半百已是一方太守,某虽年幼,却被召为羽林郎,日后外放两千石,内列九卿只是时间问题。某为何要入太平道?”皇甫泽反问道,“且不论张角是否能够成事,即便他能成事,又能授予某和职位?他总不见得把自己的位置给我坐吧?”

    皇甫泽的一番话说的韩熙哑口无言,他以为皇甫泽年幼可欺,没想到他看到比谁都要清楚。一些地方豪族之所以愿意跟随张角,只是觉得造反成功所获得收益值得他们去一试。而皇甫泽造反所能得到的收益,和他所冒的风险是完全不成正比的,那么他又为何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倒是元泰,我见你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想来亦是良家子弟,怎入了太平道?元泰若是信得过某,某当为元泰兄寻一出身。”

    通过短暂的相处,皇甫泽觉得韩熙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让他和太平道一条道走到黑的话实在是太惋惜了。而且他日后可是要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像韩熙这样的人才也是值得他拉拢的。

    韩熙哑然失笑,摇了摇头,道:“我本想劝你入太平道的,你却想劝我脱离太平道,我岂不知太平道想要成事非是易事,奈何……”

    说道这里,韩熙又长叹了一口气。

    “元泰兄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吗?”

    “此事说来话长了。某乃河内温县人,某父乃是温县的县丞,家里颇有些田产,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望。却不想,前年乡中突发疫病,某父和某母皆染上了疫病。

    某散尽家财,求医问诊,却不见任何效果。某父旬月之后便去世了,某母亦是病重。恰逢大良贤师来河内布道,某去求了些符水,回来后给母服下,谁想过了几天病情竟好转了。

    某母自此便开始信奉太平道,其心甚诚,并且叮嘱我要为大良贤师效力。”

    皇甫泽听后默然不语,自古忠孝便难两全,无论是选择哪一个都是值得敬佩的,无法去多加指摘。

    “元泰兄,大汉王朝虽然日渐腐朽呢,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张角所能撼动的。

    况且现在的天下是世家的天下,世家的人口虽少,但却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财富和资源。想要夺取天下,还是要依靠世家豪族。大汉虽失人心,但却为失去世家的人心。张角虽得人心,却没有得到世家的人心。

    没有世家的支持,没有士子的效力,张角哪怕能够胜及一时,却终究逃脱不了灭亡的宿命。”

    “子渊过于武断了一点吧?”

    皇甫泽微微一笑,道:“张角若真的反了,不出一年,必定灭亡。”

    历史上黄巾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在汉朝举全国之力,在皇甫嵩等名将的围剿下宣告失败了。

    韩熙低头沉思了一会,当他再次抬起头时,脸上的表情又变得坚定起来:“虽然子渊不看好太平道,但母命不可违。况且某也要去试一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高祖起义之前不过是一亭长,安知太平道便不能成事!”

    韩熙激情澎湃,话语极具感染力,若不是皇甫泽知道太平道肯定灭亡,说不定也会被他说的动摇。

    韩熙知道皇甫泽的心志之后,也就不再劝了,换了一个话题,和皇甫泽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韩熙自幼苦读,学识渊博,近些年有四处奔波,见多识广,无论是谈论古今,或是各地人情,他都能信手拈来,饶是皇甫泽来自后世,见识不凡,亦有些自愧不如

    随着交流的深入,皇甫泽越发的感觉出韩熙的不凡,他在心底暗叹一声,若不是韩熙是太平道,真想和他倾心一交,或可成为知己,现在这个想法只能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