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人心(2/2)
作者:烟火忆安

    若问贾诩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绝不是他的算无遗策,而是他对人心的揣测和把握,如果放在后世,他绝对会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心理学专家。

    而张让擅长的是什么,他能够成为十常侍之首,压得党人士子节节败退所依靠的就是皇帝的宠幸。他为何能够如此受皇帝的宠幸,简而言之就是溜须拍马,投其所好。这些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也是他对人心的揣测,他知道皇帝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生气,当然就能讨得皇帝的开心。

    因此如果光论,对人心的把握,张让甚至要比贾诩更高一筹。那贾诩能够看出的,他也能够看出来。他相信皇甫泽绝对会信守他的承诺,张家如果真的有难,会伸出援助之手的。

    当然这些道道,别说是不明真相的众人了,就连皇甫泽现在都还没有搞明白呢。大家都只知道了,皇甫泽从张让手中将名士何伯求给救了出来。一开始大家还有些怀疑,等到下午何伯求安然无恙的走出张府之后,这一点点怀疑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个时候,皇甫泽在安定率三百族人大破叛军,因公封为羽林郎辞而不受的事迹又传了开来。于是乎,一个下午,整个雒阳城的士子清流门都知道了皇甫泽这个名字,果然如同贾诩所说的那般扬名只在今日。

    有些年长的,记性好的,又想起了那年夏天的那个稚童,他变得更加的成熟稳重,光彩照人了。

    临近傍晚的时候,皇甫泽在屋中和贾诩讨论他老师卢植所著的书籍,顿生感慨,不得不说一般人和天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研读卢植的手书有近十年的,但论理解之深刻却不如只粗略看了一天的贾诩,实在是让他汗颜。

    好在袁绍带着何颙上门拜访,及时为他解了围,让他不用再承受贾诩似笑非笑的目光了。

    袁绍是专门带着何颙过来答谢的,对于袁绍知道自己住在卢植的府中,皇甫泽丝毫不以为奇的。

    何颙大概四十来岁,面白无须,脸比较圆润,看上去这几天在张让的府上也没有受什么苦。他的眼睛不大,看人的时候总喜欢眯起来,皇甫泽怀疑这个家伙是不是有轻微的近视眼。在这个年代得了其他病都还好说,得了个近视眼基本就可以宣布放弃治疗了。

    “子渊,这便是南阳何伯求了。”

    因为这是皇甫泽和何颙的第一次见面,哪怕双方都知道对方是谁了,袁绍还是要多此一举的做个介绍,至于皇甫泽身后的贾诩,已经给他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给忘记了。

    袁绍礼贤下士,他礼的贤,下的是士,在他看来贾诩一无名,二无才,三无家室,简直是一个三无产品,根本就不值得他拉拢。

    “伯求,这便是安定皇甫子渊了,已故大司农皇甫规的从孙,这次若不是他,你尚不能脱困呢。”

    “多谢子渊援手。”何伯求对皇甫泽一揖到底,吓得皇甫泽一跳,连忙将他给扶起来。

    “伯求乃是海内名望,急公好义,屡次冒着危险进京,多次救同道与水火之中,乃我辈楷模,泽只不过是略为公尽些绵薄之力而已。”

    何颙哈哈一笑,显然对皇甫泽的奉承很是开心,好话说不愿意听嘛。

    “子渊,我已在府中摆下酒宴,一来庆祝伯求脱困,二来为汝接风、庆功,可否赏脸一去。”

    袁绍诚挚的邀请,按理说皇甫泽是不应该拒绝的,这可是打入袁绍小集体的一个极佳的机会,只要能够得到袁绍的认可,至少在未来几年的仕途上绝对是顺风顺水的。他迟疑了一会,还是拒绝了。

    “明日我有一友要远行,我今晚欲为他践行。”

    公孙瓒明早便要启程了,皇甫泽今晚准备为他送行。为了防止让袁绍产生什么不必要的误会,他也把公孙瓒的事情告诉了袁绍。

    袁绍亦是通情达理之人,也就没有强求,临走之前还对皇甫泽说道:“既是子渊之友,便也是我本初之友,明日一早,我也同去,为其送别。”

    皇甫泽一听愣在了原地,直到袁绍的身影消失在了拐角,他都久久没有反应过来。

    “子渊,人走啦,别看了。”

    “文和,刚才本初他说什么?”皇甫泽转过头,呆滞的问道。

    “本初说要给伯珪送别啊!”

    袁绍要给公孙瓒送别?皇甫泽一悟脑袋,这两个斗了近十年的河北枭雄竟然因为自己的缘故要提前会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