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雒阳(1/2)
作者:烟火忆安
    “阿母,你真的不和我们一起去吗?”皇甫泽跪坐在铜镜前问道,他的母亲胡琳正为他细心梳头,将黑发分作左右两半,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这叫总角,十五岁束发前的童子皆作此打扮。

    若在平时,皇甫泽必然是百般的推脱不愿,不过今天分别在即,心中有悲,也就不在意了。

    “阿母身体不适,不能远行。”胡琳为皇甫泽扎好头发后,又整理了一遍他的衣着,并且不厌其烦的叮嘱道:“我不在你身边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多听你阿翁的话,雒阳不比我们安定,要安稳一点,不要胡闹。”

    “嗯,阿奴记下了。”感受着脖子处传来的温度,皇甫泽有些哽咽,前世他出门上大学时,他的母亲在火车站也是这样不厌其烦的谆谆嘱咐道。

    前世的父亲、母亲,不知道现在他们可还好?

    “好了,别老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似得,赶紧走吧,再迟就赶不上日头了。”胡琳催促道。

    “走吧。”皇甫嵩揉了揉他的脑袋。

    “嗯。”皇甫泽转身和父亲登上马车,在族人的目光远送之中使出了皇甫坞。

    皇甫泽一行人只有一十二人,除了他和他的父亲之外,只带了十个侍卫,这些侍卫有的两个是皇甫家族的旁系之人,剩下的都是皇甫家的门客。

    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象征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养客之风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王孙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

    到了汉朝,由于游侠之风的影响,养客之风不减反增,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门客也失去那种恃才待沽,择主而事的平等地位,更多的是沦为了名为知己,实为主仆的附庸关系。

    这八个门客便属于这一范畴,个个武艺不凡,忠心护主,但这并不是皇甫嵩只带这点人就敢在汉羌杂居的凉州出行的原因。

    他自信的源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则他是汉灵帝公车征辟为侍郎的,此时汉王朝的威信还如一座沉重大山压在四海之内每一个人的身上、心上。没有哪个不长眼的盗贼或者羌族部落会冒着被绞杀的危险去劫杀这么一个小的车队。

    二则是因为皇甫家族的现任族长,被称为“凉州三明”的皇甫规。延熹四年,先零羌和零吾羌掳掠关中,三公举其为中郎将,持节兼关西兵,破先零羌和东羌,先零诸羌感其恩德,相互劝降者多达十万人。次年,皇甫规发骑兵征讨陇西之羌,时值军中大疫盛行,皇甫规亲入将士庵庐探视,送药问疾,遂三军感悦,东羌于是再次复讫归顺。

    也许皇甫规不像同为“凉州三明”的段颖和张奂战功显著,但是他在羌人中的地位比起这两个人却要更甚一筹。

    羌人惧其威,感其德,连带着对皇甫一族都颇为尊敬,所有皇甫家的车队在安定可以说是畅行无阻,甚少出事。

    安定郡据雒阳大概一千七百里,如果发生紧急军情,按照日行八百,夜行六百来算的话,只需两天一夜便能到达。

    皇甫嵩一行人自然不需如此的拼命着急,按照这种不急不慢的速度,到达雒阳估计那也得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了。

    这一个多月对于皇甫泽可谓是一场煎熬,本以为出一趟远门,好歹也能见识一点古代北方的风土人情,谁想竟一直呆在马车中,只有到亭驿借宿休息的时候才会下去走下马车。

    而且当下的马车避震系统之类的简直就是一个渣,不仅没有后世的舒适享受,反而感到非常的颠簸,幸亏他的父亲皇甫嵩不像看上去那么严肃死板,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可以放松不少,怎么舒服便怎么坐,有时甚至可以坐他父亲的腿上。

    皇甫泽现在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汉初的时候王公大臣会用牛拉车了,马匹缺少是一部分原因,缓慢的牛车更加的舒适可能也是一个方面。

    直到现在有些文人雅士出行游历或者拜亲访友的时候也会选择速度慢却更舒适的牛车。

    随着车队的前行,时光在一天天悄然流逝,在皇甫泽被马车折磨的快要崩溃的时候,一座气势磅礴的大城轮廓终于出现在了视线之中,皇甫泽知道这就是大汉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有着“神都”美称的雒阳城。
第四章 雒阳(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